锦旗+1丨民间借贷引纠纷 温情调解续友情

作者:尹爱妮 时间:2024-02-28

摘要:

“曾老师,收到一面锦旗,赠送人是张阿姨及家人。”

“啊,她真的太客气了。”

“张阿姨,锦旗我收到了,感谢您对我工作的认可和支持,谢谢。”收到锦旗后,调解员曾川凌给当事人张阿姨打去电话致谢。

“曾老师,该感谢的人是我,锦旗略表心意,谢谢你,不是你的话,我这个事情还不晓得要拖好久才能得到解决。”

事情回到2月18日……

这一天,刚好是春节收假的第一个工作日,两江公证处“曾姐公证调解室”的调解员曾川凌接到一件民间借贷案诉前调解的申请,在了解案件基本信息之后,调解员分别联系上了案件双方当事人——张阿姨和李阿姨,同时也了解到两人本身是一对好闺蜜,如今为了65万元的借款闹得即将对簿公堂。

张阿姨和李阿姨本是小学同学,互相对对方很了解,所以,在李阿姨向张阿姨提出大额借贷时,张阿姨也倾囊相助。

张阿姨:“我们是小学同学,这么多年的感情了,我也晓得因为疫情搞得大家都很困难,她现在经济情况也不乐观,到处都欠了钱,一直在打工还债,我也不想走到最后一步,搞得大家撕破脸皮都不开心。”

张阿姨觉得自己仁至义尽,在对方需要资金时二话不说给予支持,但对方却将多年建立的信用逐步瓦解,借出的大额资产多次讨要未果,且对方一拖再拖,无奈之下才选择了对簿公堂。

李阿姨:“我一直很感谢她对我的帮助,确实也因为做生意亏了,现在都是在打工挣钱,一有钱了不是还给这个就是那个,但是她这个钱我绝对是要还的,不得赖皮!”

李阿姨也提出,自己不是欠债不还,自己也一直在努力,但杯水车薪,没办法一次性还清欠款。

在分别与双方当事人沟通联系几次之后,调解员认为双方之间还是存在着很深的感情,同时大家也都不希望几十年的感情就断送在冰冷的判决文书里。

随后在征求双方意愿之后,考虑到被申请人现在的经济状况,调解员提出了分期偿还借款的方案,达成约定之后申请司法确认;这样一来,对申请人张阿姨多了一重保障,而对被申请人李阿姨也多了一重约束。

“可以,我同意曾老师的这个提议。”——张阿姨

“我也没意见。”——李阿姨

双方欣然地接受了调解员曾川凌的建议,并且就双方达成的共识形成了书面的协议书和裁决书。这样的两份文书,给了双方法律保障,也就双方应当履行的权利和义务都进行了明确的划分。

而后事情就来到了文章的开头,张阿姨觉得自己的事情圆满解决,于是向调解员曾川凌送来了锦旗……

一面锦旗,一句感谢,传递的不仅是对我处“曾姐公证调解室”调解工作的认可与肯定,更是对调解员们的鼓励和鞭策。下一步,两江公证处“曾姐公证调解室”将始终坚持利民为本,践行司法为民,以点滴作为,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