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露 时间:2022-07-27
雪糕不用吃就感觉“透心凉”,
是什么体验?
那些潜伏在商店冰柜里
包装平平无奇的小雪糕
往往会在结账时给钱包“致命一击”
有人说:
结账前不看价格
自己粗心能怪谁?
可事实上
无处可寻的价签
和动辄几十块钱的高价
是雪糕变“刺客”的重要原因
那么“雪糕刺客”暗算违法吗?
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呢?
“雪糕刺客”暗算
商家该如何担责?
很多商家售卖雪糕不标注价格或者标注价格不明,让消费者购买雪糕如同“开盲盒”,这种行为已可能涉嫌违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13条规定,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
2022年7月1日起施行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再次明确了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经营者根据不同交易条件实行不同价格的,应当标明交易条件以及与其对应的价格。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发生变动时,经营者应当及时调整相应标价。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视为价格欺诈行为。这一新规也被称为“雪糕护卫”。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终结“雪糕刺客”
需要“较真”的消费者
如若构成价格欺诈,可以要求商家向消费者进行惩罚性赔偿。
“雪糕护卫”新规施行后,一些商铺改进了价格标示方式,改进了在雪糕身上张贴了价格标签,但是有的商家依然我行我素,毫无变化:标签贴在冰柜一边,层层叠叠摞在一起,甚至有的便利店售卖的雪糕没有任何价格标示。
“雪糕刺客”刺中的不仅是消费者钱包,更已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要打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需要“较真”的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及时选择不结账或者退换货保护自身权益,不过由于雪糕的消费特点和消费场景,部分消费者退换货可能存在困难。
要终结“雪糕刺客”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是经营者自觉守法,明码实价、价物对应、规范经营。二是消费者擦亮眼睛,理智消费,遇到问题及时维权,倒逼经营者自觉守法,明码实价。
在遇到类似“雪糕刺客”价格标示不明造成自身财产损害的情况,可以通过申办保全购物行为公证或者使用公证处的APP进行自主取证,然后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公证取证的优势
保全购物行为,是打击“雪糕刺客”的利器。虽然可以自行取证,但是事后如果商家不认账,维权还是可能陷入尴尬的境地。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买家可以选择申请购物证据保全公证,在公证员的监督和见证下重复一次购买行为,以此作为维权时的有力证据。
通过公证处的APP进行取证,更能让消费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取证,也能够确保所保全内容的客观、真实。
雪糕的存在是为了给我们带来清凉与快乐,而不是暗杀我们的钱包,嘴巴还没凉快呢,心先凉半截。因此,消费者们要拿起武器,拒绝“雪糕刺客”,规范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