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娇娇 时间:2022-06-08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日益重视,各类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急速发展背后的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多地出现民办学校“倒闭潮”。且鉴于民办学校非营利的性质,不能将以办学为用途的教育设施作为抵押物取得贷款,融资成为了民办学校发展的难题。
“巨额的支出就像一座大山压在肩头,让我们办学者无法放开手脚安心办学”。近日,我市某民办市重点中学以及另外两所民办职业学校由于学校建设投入巨大,受疫情影响,缺少资金的难题让学校举步维艰。学校希望通过银行融资的方式,突破资金瓶颈,于是向我市某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实现优化教学设施设备,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基于民办学校的特质,该笔贷款涉及多家担保企业以及自然人担保人。其中一名担保人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远在外地进行隔离,另一自然人保证人则远在北京无法返渝,完善不了手续,贷款事宜就无法启动。三家民办学校努力跨越了融资难、担保难的鸿沟,却因为疫情而再次陷入贷款合同无法签署、公证无法办理的困境。
接到银行和学校的求助后,我处高度重视,迅速对案件具体情况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指派理论经验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公证员承办该案。在公证员、金融机构、学校的多方努力下,在确保符合疫情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公证员多番努力,辗转不同担保企业,成功办理完三所民办学校的贷款、赋强公证相关事宜,也解决了学校的燃眉之急。
2021年,李克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修订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鼓励为民办学校融资,帮助办学者安心办学,公证行业一直在路上。